<雙橡園>(The Twin Oaks Estate),


一棟風味獨特的建築,


一間曾經破敗的房子,


靜靜矗立在DC的一所宅第,


見證了筆墨滄桑的史頁.


 


以前在書上或是報紙上讀到的時候,總覺得<雙橡園>一詞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祕氛圍,有一種很難接近的感覺.只知道雙橡園在我們來說是許多外交活動的重要地點.


這次去參觀雙橡園,是同學會的安排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S.,簡稱TECRO)的接待,才能一訪這個特殊的地點.


地址是3225 Woodley Road, N.W. Washington, D.C. 20008


雙橡園(Twin Oaks)的大門在我們抵達之前已經敞開歡迎我們,在門口的右邊看見的熟悉的中文字,


接著就把車子順著路開進去,彷彿進入電影中的豪宅畫面,從大門口到達房子的門之間有很長的距離,兩旁有整齊的草皮,大樹環繞,滿園的綠意.


靜謐的氣氛中帶著一種神祕,沒看到半個人影在這偌大的庭園中,第一次來這邊的我們心裡帶著一些緊張.順著路開下去,在停車場(是在這個園子裡的停車場喔)把車停好之後,下車之後還是沒看到人,這裡真的有人嗎?



看見大門後,小心翼翼的走進去,出現了親切的中文問候,是來自雙橡園管家的話語,心中那份緊張終於消失了.管家是外交部派駐在雙橡園的專職人員,負責園中的大小事.



看到兩面國旗並列的門口,心中是五味雜陳的.一方面激動一方面難過.


這樣的畫面是不可能在正式的外交場合出現,我們只能默默在屬於自己國家的財產裡這樣掛著國旗.


這種無奈的心情,讓現在身在美國的我感受特別深.每一個在海外的異鄉遊子大多會有這樣的心情吧?在台灣的時候,國旗是天天都會見到的,習以為常的時候說不上會有什麼感受,就很自然的忽略它了.這個時刻讓我想起運動選手在國際賽事中奪牌頒獎時看到屬於自己的旗幟冉冉上升的那一刻,熱淚盈眶的畫面.


 


這是主體建築物的正面,庭園整理得非常整潔美觀.



這是建築物後面的景觀.



 


雙橡園佔地18.1英畝(約73248平方公尺),整個大小可以跟白宮媲美.代表處人員說通常都會介紹比白宮面積小,因為在別人的領地上還是要給人家台階下啦.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西北方,與之前去過的國家大教堂大概有幾分鐘的路程.


下面這張圖是從雙橡園往外望去,照片正中心的尖塔就是國家大教堂.



 


房子建於1888年,在1986年的時候被認定為歷史建物.



屋主是赫巴德(Gardiner Greene Hubbard,1822~1897),他是美國的的律師,金融家,慈善家,同時也是貝爾電話公司以及國家地理學會(the National Geography Society,就是出版市面上國家地理雜誌以及電視上國家地理頻道的組織)的創辦人.


屋內展示著赫巴德夫妻在雙橡園的照片.



赫巴德家族原居於華府的杜邦圓環區,為了尋找一個宜人的夏日居所,買下了位於華府西北方的這塊土地,花了30000美金聘請建築師設計,完成了今日所看到的雙橡園.因為屋後庭園的兩顆橡樹,故名.


下面這兩張照片就是這兩顆橡樹,其中一棵已經死亡,園方又種上一棵,繼續維持兩顆橡樹的特徵.橡樹矗立在兩邊,高聳到天際,是很美麗的景致.


 



 



 


房子的建築風格是喬治復興時代式(Georgian Revival style)的藝術風格.喬治復興時代式的建築是怎樣的風格呢?它是屬於殖民地復興式(Colonial Revival stytle 1880~1955) 四種中的一種,是為了反抗維多利亞式建築過分的華麗裝飾,這裡以及這裡有一些圖片可以參考,有興趣的可連過去看一看.


主要的特徵長方形的外觀,二或是三層樓的建築,對稱的,房子入口處的大門有以山形牆裝飾的廊柱,大門的上方會有橫樑或是扇型窗,簡單古典風格的裝飾物,山形屋頂,柱子,多個窗戶,屋頂窗,壁爐,一樓是客廳等生活區域,臥房會在二樓以上.大致上是這樣,看到雙橡園正面及背面的照片應該可以體會這些對於建築風格的描述.


 


雖說外表呈現的西式風格,但雙橡園的內部有著濃濃的中華風味,下面這張照片是一進門所看到的景觀,



左邊是壁爐,上面還擺著色彩豔麗的瓷器,據說這些是真品,不是古物專家的我看不出價值,就純欣賞啦.



瓷器的後面擺著鏡子,讓參訪者不費力氣的可以看到瓷器每一面的圖樣,可以看到設計者的用心.



 


右邊則是掛了風格雅緻的水墨畫,桌台上擺著謙謙君子風格的蘭花,配上兩面國旗,中間放的是參訪者的簽名簿.



地上則是鋪設了具有青花瓷風味的地毯,圖案與色彩都有濃濃的東方風格.



再近一點看~~



 


光是一個入門處就看到這麼精彩的佈置,真讓我對雙橡園的印象極為深刻,也看到的外交部長夫人田玲玲女士對這個地方的用心經營,也贏得許多國際友人的眼光.


再往裡面走,左手邊是餐廳,木質桌椅與典雅的佈置相映襯,簡單而大方.



上面那盞吊燈聽說是大有來頭,也是外國友人到雙橡園來非常感興趣的古物.是Tiffany公司所製做的貝殼燈,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價值不菲.是鎮園之寶之一.


溫暖的黃色燈光透過貝殼散發更柔和的色調,有一種古典又華麗的感受.



 


右手邊有兩個房間,依序來介紹:


第一個房間像是客廳,沙發,地毯,窗簾,瓷器等的擺設,顏色互相呼應,呈現出莊重大方的感覺.牆上掛上一幅水墨畫,也再再凸顯東方文化的特色.



從一個角度來欣賞,



茶几上的雕飾非常細緻,青花瓷小碟也呼應了整個房間的佈置色調,



擺於窗邊的陶瓷工藝品,



房間四周的牆壁上用多寶格的方式呈現中國古代陶瓷之美,像是青瓷,鬥彩等.



另一格中則擺設了爵,鼎等酒器,最上方還有一個古樂器.這樣的房間佈置很有文化氣氛,只要走進這個房間就會深深感受到不同於美國的文化.



 


接著往下一個房間走,依舊是窗明几淨,採光很好,牆上的那幅畫可大有來頭.



遠看就是幅很典型的文人畫,



近看~~~是清朝光緒皇帝的御筆的畫作,這是鎮園之寶之二.



畫的下方掛了一個小小的說明,正是甲午戰敗後的年代,慈禧太后依舊歡歡欣欣過生日(說明中的Dowager是指老年貴婦人),清朝則是往衰敗之路更沉淪下去.



下圖是擺在窗邊精緻的古鏡,龍形的雕飾凸顯了似乎是來自於王室所用.



 


接下來要到房子裡最寬敞的空間參觀.這個部份是本來沒有的,1983年重新翻修之後才有這樣典雅的招待空間,可以作很多運用,發揮社交的功能.


Tecro的接待人員正跟大家說明這棟房子的點點滴滴,每個人都對這間房子很感興趣,不斷的拿著相機拍拍拍~~



 


這個房間的視野非常好,四邊都是窗戶,擁有良好的採光,營造出明亮的空間感.地毯,窗簾,沙發,吊燈,畫作等色彩搭配得宜,是非常舒適的一個地方.我個人是超愛這個接待大廳的



近看擺在窗邊的青花瓷,在陽光與玻璃的襯托之下更顯出高雅的姿態.



另一側的的佈置很有東方感,還擺設一架鋼琴,這應該就是宴請外賓時的重要的配角.



窗邊的陽光灑進來讓人感覺好舒服,坐在這邊再砌上壺熱茶,感覺自己也成了文人雅士.



旁邊的屏風是仿清明上河圖的作品,每一樣佈置都可以看出真的是非常用心.



這個接待大廳除了有這麼精彩的設計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主持人說話的地方


國旗的擺設凸顯國家的符號,站在這邊講話的一定都是重量級人士,他們的一言一語都會牽動著微妙的外交關係,也牽動著我們小老百姓的國際尊嚴與地位.



一間房子除了這些精彩的景致可以看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絕不能忽略,那就是廁所.這裡才是會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要到廁所之前會先看到這個古典的屏風,



接著就是標示著男女符號的兩扇門,



進去之後眼睛為之一亮,女生都會超愛這樣粉嫩細緻高雅的設計.


洗手台上的洗手乳瓶上的花紋多麼的細緻迷人,旁邊放置的燙金雙橡園紙巾很有質感,讓人覺到到洗手間是一間非常愉快的事.



 


另外還有不開放參觀的二樓,因為建築老舊,擔心有所危險,我們就無緣到二樓去了,只有在樓梯口見到了鎮園之寶之三:據說是慈禧太后使用過的家具組,雕工細緻,上好的木頭,站在樓梯口彷彿還能聞到木頭的香味.



二樓的房間,蔣夫人宋美齡,蔣經國到美國的時候都曾住過這裡.


二樓還有一件寶物,就是發明電話的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所留下的電話,貝爾是赫巴德先生的女婿.


 


看了這麼精彩的雙橡園,再看說明單張上的簡介,也看到我們在外交史上與美國關係的轉變.


分成兩個階段來說:


(一)1937~1978:這段時間一共有九位大使,照片成列在屋子的二樓.依序是王正廷,胡適,魏道明,顧維鈞,董顯光,葉公超,蔣廷黼,周書楷,沈劍虹.其中有幾位是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人物.


1937年(八年抗戰開始的這一年):赫巴德先生的女兒Grace將雙橡園租給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王正廷(Mr. Wang Cheng-ting)做為大使官邸.


1947年(國共內戰期間):顧維鈞(Wellington Koo)大使以450000美金向赫巴德家族買下雙橡園做為大使官邸,此地也成為中華民國的財產.


1978年:中華民國與美國外交關係生變,雙橡園的產權岌岌可危,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會接收此地.在不斷努力之下,雙橡園賣給了美國的民間組織<自由中國之友協會>(the Friends of Free China Association),阻斷了中共的染指.


(二)1979至今


1979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the  Taiwan Relations Act>,說明中共與美國的關係將不會影響台灣政府的財產所有權.


也因此政府才能從自由中國之友協會買回了雙橡園.


1982年:雙橡園重回我們的手中,但是這三年的時間缺乏維護,雙橡園已殘破不堪.


1983年:時任駐美代表的錢復先生向外交部提出修復計畫.其夫人田玲玲女士也參與其中,許多佈置都來自於她用心的設想.


以前在書店翻過田玲玲女士出的回憶錄,對她的外交官夫人生涯很佩服,她宴客的時候一定詳細記下客人的名字及當次用餐的食物,客人愛吃與不愛吃的食物,客人的生日等等,若是客人下次來訪絕不會有重複的菜色以及不適當的食物在餐桌上出現.她的用心可見一般.


也因為錢氏夫妻的努力,讓雙橡園在華府地區慢慢打開名號,成為一個重要的宴客地點.


1986年2月5日:成為美國認定的歷史建物.


 


一所宅第見證了歷史上重要的時刻與轉折,參觀到此刻心情上感覺並不輕鬆,外交外交........嚴肅的政治議題,關係著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心裡好複雜好複雜.....


 


在youtube上看到有人上傳今年九月民視製作雙橡園專題節目,看完之後對雙橡園會有更清楚的輪廓,可以連過去看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hen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